从1983年开始,我国有了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汽车尾气排放法规实现了由零到一的突破。2001年,《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实施,“国一”由此诞生,随后,国二、国三、国四、国五阶段排放标准的陆续发布。目前我国执行的是2016年发布,2023年7月1日实施的国六b标准,其中要求,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PN限值)应符合6.0×10的11次方(个/千米)要求。
为什么国家限制污染排放物?除了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外,内燃机排放的细颗粒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据清华大学环境学校的资料,2002–2017年间,我国PM2.5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风险增长了23%。其中,经济迅速增加导致的化石能源消费激增是致使死亡风险增加的主导因素之一,使得PM2.5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23万人。
而在实施国六之后,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单车污染物排放已降低90%以上。排放标准的升级和污染减少,除了油品和燃烧技术的提升外,排气管里也有不少学问。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国六车型的排气管。
小时候大家都见过重型货车呼啸而过的时候,总会留下一股黑乎乎的浓烟。这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导致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微小颗粒,也就是炭黑,排气时,这些颗粒物同废气一起排出形成黑色烟雾。同样汽油发动机在燃烧不充分,油品质量不过关的时候,也会导致产生废气颗粒物。
虽然,发动机技术不断进展,如超高压缸内直喷、均质/分层/稀薄燃烧技术等,但在某些特定工况下,依然会产生颗粒物排放,于是从排气管下手就成了一个不错选择。
GPF(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汽油颗粒捕集器,安装在汽油发动机排放系统中的陶瓷过滤器,专门拦截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的成分包含钙盐、硫酸盐、磷酸盐以及含锌的盐,可以简单认为,这是给发动机准备的排气空气滤芯。
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颗粒捕捉器专门用于柴油机,位于柴油机排气管内,和GPF一样,也是捕捉发动机尾气颗粒物,并通过定期重生,让拦截的废物通过燃烧的方式清除。
可以说,GPF和DPF除了针对机型不同,但都具备拦截颗粒物,并通过燃烧的方式清除,达到防止堵塞的效果。
不管是GPF还是DPF,都属于壁流式捕集装置,它是一个圆柱形的结构,以蜂窝陶瓷为载体,内部有很多平行的孔道,相邻的两个孔道一个堵住入口,一个堵住出口,废气在捕集器内部通过拦截、碰撞、扩散、重力沉降等方式不断积聚,进而达到拦截颗粒物的目的。
当然,GPF和DPF可承载的污染物是有限的,当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就需要清理污染物。而清理的方式是燃烧,这一过程称之为“再生”。
燃烧的方式再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温度,一般的情况下,GPF再生是不需要人为干预的,车辆会自动完成。
但假如车辆工况不足以满足自动再生,这时候就需要人为干预了。因此在部分厂家的车书中就明确要求,再生时要求:
最低80km/h的速度行驶—松开加速踏板几秒钟,让车辆滑行—踩下加速踏板,车速到达80km/h—松开加速踏板几秒钟,让车辆滑行,重复此方式,直到排气再生指示灯熄灭。
而柴油机上,由于工作时候的温度和排气温度都不及汽油机,因此部分厂家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DPF再生效果,甚至在DPF前方布置了一个喷油器,以直接喷油燃烧的方式来保证DPF再生的效果。
汽油燃烧越不充分,油品(燃油、机油)质量越低,就越容易产生更多的燃烧产物。也就是说,不良的驾车习惯、不合适的机油、不合格的燃油,都可能会导致车辆出现问题。
在某品牌说明书里精确指出,“避免长时间短途行车”,指的就是燃烧不充分。当发动机冷启动时,水温、排气温度较低,没有办法进行再生,且由于未到工作时候的温度,污染物排放也更多,一增一减的方式,导致GPF更加容易堵塞。当排气受阻后,自然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驾车时,除了采用正确的热车方式外,在行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尽可能的避免短途驾车,减小未热机行驶带来的污染物剧增的影响。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再生成功率,作为驾驶员在驾车时能采用更加运动的方式行车,适当增加发动机负荷,能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排气温度,促进GPF再生,避免发动机转速一直处在1、2千转的低转区间工作。
此外,不合格的机油和燃油,也导致GPF/DPF再生效果。不管是GPF还是DPF中拦截的颗粒物并不能百分之百烧掉,总会残留一些不可燃烧的物质,我们叫做灰分物质。
这些灰分物质大多数来源于发动机金属碎屑和燃油中的金属成分和机油中的添加剂,由锌、钙、镁等组成。因此,除了燃油挑选出正规加油站补充外,在选择机油时,请按照厂家车数要求选择“低灰分”机油,这样能大大延长GPF/DPF的寿命。
由于技术差别,并不是所有国六汽油车都搭载GPF,通过稀薄燃烧等更先进的控制燃烧方法,是可以在没有GPF情况下也能满足国六B的排放要求。因此相比柴油车的DPF,汽油机的GPF更像是为满足排放达标临时“抱佛脚”。作为消费者,我们大家可以改善用车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在不合适的工况下用车,或者多了解汽车知识,避免购车“踩雷”。(文中图片均来自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